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痛症患者 常被質疑詐病 (蘋果日報2013年12月15日)

【本報訊】痛症患者除長時間受疼痛折磨外,很多時還要承受壓力,常被懷疑「詐痛」請病假或休息。有處理痛症多年的資深護士指,市民對痛症有不少誤解,常見是誤以為稍作休息就能康復,或打止痛針便可解決,並無對症下藥,因忽視病情而拖延治療。
記者:梁麗兒

醫學上對痛症的定義是痛楚持續三個月或以上,當中包括神經系統或筋肌痛楚。大埔那打素醫院資深護師馬連表示,該院痛症中心接獲的個案中,近半為腰背痛,多為工傷引致,也有因長期用電腦姿勢不正確引致。餘下包括神經病變、三叉神經線或生蛇引致的痛症。致病原因眾多,包括不慎扭傷、切傷、跣倒受傷引致的痛症,部份更是原因不明。
臨床上,有六、七成病人受情緒困擾,因疼痛病情常被旁人否定,「痛喺入面,唔容易察覺,加上外觀行得走得,唔似肝病外貌變黃,一旦請病假,就會被質疑扮病」。不少患者因而與家人起衝突,她說曾有家庭主婦手部受傷後,受痛症困擾,未能如常做家務及煮飯,遭丈夫及家人埋怨,關係因而變差,患者性格也變得暴躁,甚至有人因而離婚或發生家庭暴力。

三個月內須處理痛楚

市民對痛症存誤解,為痛症病情不被接受的原因之一。她舉例,最常見謬誤為「唔郁就唔痛」,或稍作休息可改善痛症,其實患處減少活動,只會令肌肉更繃緊,無助減痛。以神經病變引致的痛症為例,患肢不活動兩個月,便可致肌肉萎縮。另外,不少人認為「打支止痛針好快冇事」,但其實只能治標不治本。
該中心曾分析病人個案,發現有38%病人在求診前,曾嘗試四個或以上的減痛方法,包括跌打、脊醫、針灸、使用藥膏或藥油等,甚至向神醫求助,但無明顯成效。馬連記得曾有40多歲男子盆骨骨折,一度接受深切治療。他康復出院後受疼痛困擾,感到肌肉如被火燒,曾接受推拿、針灸及跌打等治療也無效。有次更嘗試「放血」,以為可放走身體毒素,但痛楚持續,直至三年後才轉介到該中心跟進。
受傷後三個月內求助,為處理痛楚的黃金時間,過後或增加長期痛症風險。她指向中心求診的病人中,受痛症困擾最長達20多年。曾有裝修男工被夾傷拇指未有理會,持續腫痛,兩年後才求診。原來該次受傷引發神經病變。中心一般會視乎病情,為患者提供治療如教授伸展運動、心理輔導等,舒緩痛楚。
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31215/1855145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力不從心

今年七月便迎來自己48歲的生日, 本命年, 犯太歲. 以往不信命理沒有理會, 人到中年不得不信命, 今年初批家事煩, 悶氣沉沉利外遊散心和搬屋, 家中長輩會突然入院.  好的唔靈醜的靈, 父親突然入院做微創手術, 幸好恢復良好, 妹妹又收到要轉院通知, 要四處奔波, 人到中年到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