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

24小時候命勸捐器官 七人團隊開解遺屬 (蘋果日報2014年5月13日)

遺愛人間談何容易。面對至親突然離世,許多人儘管理智上認同器官捐贈的意義,但情感上依然不接受,怕為逝者再添傷痕。醫管局器官移植團隊成員坦言,器官移植分秒必爭,但更重要是助遺屬度過難關,平衡理智與感情,才可「讓逝者成為他人生命的天使」。
記者:朱雋穎 陳沛冰
對許多器官衰竭患者來說,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。醫管局轄下聯網有7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,24小時候命,每當得悉院內有可能適合移植的個案,就盡快跟死者家屬溝通。通常適合移植的都是腦幹死亡者,大部份來自車禍或腦中風,家屬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,一時間難以接受,協調捐贈事宜有相當難度。
負責港島西醫院聯網的古慧敏稱,最重要照顧家屬的感受,「係理智同情感間嘅掙扎,惟有接受死亡嘅事實,先可以講器官捐贈」。不少遺屬會以保存全屍為由拒絕,但她觀察到,那往往都不是最核心原因,「真正原因係唔清楚死者嘅意願,擔心做錯決定」。

助人重生成為推動力

失去孩子的母親,往往心痛得難以在短時間內下決定,及後的情緒支援也尤其重要。古憶述一位年輕母親,起初不願讓因腦中風離世的7歲愛兒捐出器官,「十月懷胎特別唔捨得」。幸得親人開導才改變念頭,「讓仔仔做一次天使」。但她其後長期情緒低落,不願見人,「好擔心有悲劇發生」,古惟有時常致電她,陪她聊天,「過咗差唔多一年,佢先願重提愛兒生前點滴,慢慢走出陰霾」。
7人雖駐守不同聯網,也有合作機會,九龍西聯網的周美寶說,兩年前一對年輕夫婦的車禍個案,就需兩位成員分頭安撫兩家人的情緒。31歲的妻子搶救無效腦幹死亡,同樣受傷的丈夫很自責,不忍下決定;死者的母親幾經掙扎才肯盡捐愛女的心、肝、腎及眼角膜,拯救了6人的生命。翻查資料,前年4月少婦何嘉敏因車禍離世,家人忍痛捐出器官後,籲港人支持器官捐贈。
團隊上周獲醫管局頒發年度傑出團隊獎,成員直言壓力大,工作內容徘徊生死之間,但助人重生的滿足感是維持下去的動力。他們鼓勵市民平時多與家人溝通,表明樂意捐贈器官的意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力不從心

今年七月便迎來自己48歲的生日, 本命年, 犯太歲. 以往不信命理沒有理會, 人到中年不得不信命, 今年初批家事煩, 悶氣沉沉利外遊散心和搬屋, 家中長輩會突然入院.  好的唔靈醜的靈, 父親突然入院做微創手術, 幸好恢復良好, 妹妹又收到要轉院通知, 要四處奔波, 人到中年到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