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
溫偉耀博士 - 軛

記得第一次聽他的道是在九龍塘浸信會, 我不是會友, 只是剛巧有朋友在這裡團契, 也叫我一起去. 他講聖經" 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;這樣,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。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(馬太福音11:28-30)", 我聽就聽得多, 不過不明白, 喂, 牛牛頸上的軛, 是要用來耕田的, 俾人栓著條頸, 怎輕省? 經他講解, 原來牛的軛不是一模一樣的, 是根據每一隻牛度身訂造的, 那麼成句聖經立刻唔同, 由犯人的手鐐, 變成運動員度身訂造的跑鞋. 見他解經那麼厲害, 就留意他的名字, 上網查, 更發覺來頭不得了:
 

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(現代德國哲學及基督教神學)
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(宋代中國儒家道德哲學)
量子物理學碩士學位

不過學位這些東東, 與我何干? 我欣賞是他講的道, 尤其是他的文章. 他寫的書很嚴謹, 你會知道他看了無數的書藉, 消化思考後才動手寫, 所以你看了他一本書就不止一本書內容那麼簡單, 你還可伸延閱讀.

他學貫中西哲學, 神學, 最為不可多得, 因為他身兼多重身份可以互為研究, 作出比較. 我自己一向欣賞道家哲學(當然不懂, 只是很喜歡那種逍遙的感覺), 但不知何故, 基督教會對這些文化就是禁忌, 打坐不行(道教 - 倒空容易令魔鬼乘虛而入), 靜觀也不行(與佛教有關), 瑜伽也不行(印度教有關). 但是為何不以治學的態度去欣賞這些哲學呢? 我覺得不是他教的問題, 而是教徒故步自封, 活在一個信仰溫室(教會以外其他事不聞不問).

看他的書"溫偉耀六十自選集" (基督教卓越使團出版), 他提到做學問和做基督徒的心得要開放Openness)而委身(Commitment). 以下節錄他的書P. 466頁如下:

"對信仰委身的,多半會變得主觀, 排他, 甚至不可理喻得令人生厭. 而那些"開放"氣質的信徒,又很可惜地變得亳無立場, 自我批判之餘, 就連自己口裡宣告出來的信仰課題, 口裡吟唱的詩歌, 自己也心存懷疑, 全無打握, 更遑論去感動別人, 傳遞福音. 我見得太多只有神性, 沒有人性的"委身"信徒, 也見得太多因為"開放"得弄到自己信仰夭折的人. 難道"委身"就不能夠有批判精神?願意聆聽, 願意對其他人的見解"開放"的, 就不能再投入自己原本的信仰?我就是不服氣, 以身試"法"(真理), 要求自己實踐這兩種似乎不能並兼的氣質"





P. 467頁"一個真正懂得開放的人, 是他/她具備一份願意聆聽不同觀點, 意見的"態度", 而不是表示他/她沒有立場. .......所謂真正的"對話", 就是假定對方有可以貢獻, 修改自己的地方, 也信自己有給對方提供真理的地方, 甚至可以修正對方的見解. 若以為一切真理盡在自己, 這叫做"獨白"或"講道".

我覺得首先信徒要問自己, 當初為何決志, 你信的是什麼, 為什麼是基督教而不是他教? 是以真理為先?還是其他原因為先(想識異性? 想認識新朋友擴濶圈子?身心受苦想得到情緒上的支援?), 如果是後者為先, 你的困難解決之後, 你還信不信神? 神對你的意義是什麼? 有了自己立場, 才能去傳教, 否則不能以理服人及感動別人之餘, 還給人感覺是九流推銷員-Hard Sell.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力不從心

今年七月便迎來自己48歲的生日, 本命年, 犯太歲. 以往不信命理沒有理會, 人到中年不得不信命, 今年初批家事煩, 悶氣沉沉利外遊散心和搬屋, 家中長輩會突然入院.  好的唔靈醜的靈, 父親突然入院做微創手術, 幸好恢復良好, 妹妹又收到要轉院通知, 要四處奔波, 人到中年到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