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

藝術療法 讓同行者充電 (蘋果日報2015年2月29日)

【文化籽:藝文沙龍】
最近,我主動接觸藝術心理治療,周遭反應不一。有朋友驚訝:「你無緣無故看心理醫生?」有一位同事說:「治療過程只是令你暫時專注,跟家裏畫畫差不多。」上司透過WhatApp送來十個O嘴表情符號問:「治療過程中你有哭嗎?」母親說:「戲劇治療會重演現實生活,豈不是加重病情?」一系列奇怪問題反映了香港人對此認識甚少。上周聯合國頒佈《2015年世界快樂報告》,香港排名倒退,無論是環境還是個人因素,情感缺乏出口無非缺少一位同行者,你有否想過藝術心理治療師就是這個人?
第一節藝術心理治療之初,我總是喋喋不休說個不停,就像感冒看醫生時,恐怕醫生不懂望聞問切,由第一個噴嚏至鼻水顏色變化都和盤托出,到後來我才明白,很多人誤以為很了解自己,卻不知語言只能表達我們一部份意識,藝術卻給人更大的聯想空間,更深一步窺探自己。
在藝術療法中,藝術模式不是最重要,因為無論哪類型藝術都可以聯繫人的情感,反而是每位治療師的切入點未必相同,但每一個人的治療過程都是度身訂做的。在接觸藝術治療前,我本想比較視覺藝術、音樂、舞蹈、戲劇等等療法有否不同果效,但事實上卻難以比較,因為治療師多會跨媒體運用。我嘗試過兩種心理治療,兩位治療師不約而同運用繪畫輔助,在音樂心理治療過程中,音樂治療師麥依汶(Emma)請我在紙上隨意寫些字句或畫些影像,當時我似是無意識地寫上一句歌詞,然後用顏色填滿紙張。Emma問:「為甚麼填滿顏色?那時你想甚麼?」我搖頭。她又問:「你用甚麼填滿生活?」我二話不說答:「愛。」然後我開始檢察自己生活,除了愛,還用甚麼填滿生活?Emma:「購物?工作?」嘩!那刻覺得心理治療師實在太厲害了,怎麼說中我要害?
舞蹈/動作治療師盧幸賢(Candy)說:「也許你煲劇太多了!我不能夠單憑你的畫作就知道你的想法。我更加不是一位繙譯員,我只能夠帶你明白畫作對你的意義。」在舞蹈/動作治療過程中,Candy叫我跟隨音樂快慢的變奏,身體以重如大象或輕如羽毛的動作來和應。似是基本熱身動作,但在節奏快的音樂中,我感覺到自己慣常的生活節奏;在慢而輕柔的音樂中,我嘗試以最慢的速度提高腳尖再放回地面,讓我想起平日散步時沉思的景象,究竟我享受哪種節奏?我開始明白治療師Candy口中的「從身體回憶聯繫人情感」是甚麼一回事,然後她鼓勵我將感覺繪成一幅圖,再命題。第一節治療結束後,她解說:「當我看見你花了很多時間做一些細緻的東西時,我知道你或許在反思,或正在消化思緒,我知道我可以在這裏問得更多,讓我得到更多資訊再作深一層探討。」


跟隨音樂 張開身體

還記得上了一節音樂心理治療後,整個星期都在思考Emma的說話。一周後,我才接受Candy的舞蹈/動作治療,見面前,我心情既期待又有點緊張,因為我知道治療過程中將會再一次赤裸裸地面對自己。無論是音樂心理治療抑或舞蹈/動作治療,治療師都會跟隨我即興創作的音樂伴奏和我的動作,一方面讓我感到安全,更加放膽彈奏音樂或張開自己的身體。
Candy提到兩個字最觸動我的心──同行。她說:「治療手法還是次要,最重要是彼此建立關係。跟隨你的動作,可讓我嘗試體會你的感受,究竟你的感覺在何方?就像我和你同行,跟你一起經歷。」雖然我只是分別體驗過一次音樂心理治療及舞蹈/動作治療,但完完全全地感受到這份同行的感覺,而這正是人人所需要的。當然,藝術治療過後,絕對不會讓你在人生低谷一躍以上人生的極樂,但我感覺到自己就像一個電池,正一格一格地充電,這小小的能量成為我生活的動力,至少足夠應付我未來一周的生活。主動接觸藝術治療,我不以為恥,更加不是生病了,只是我認為這是一個懂得愛惜自己的表現,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生活提案。

音樂心理治療


舞蹈/動作治療



麥依汶(Emma)

香港首位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,二○○八年創立香港音樂治療中心,亦為認可腦神經學音樂治療師,提供音樂心理治療、心理支援、全人發展及各種腦神經學音樂治療及訓練。
查詢:http://www.musicpsychotherapy.com.hk

與麥依汶趣談

記=記者
麥=音樂心理治療師麥依汶
記:音樂心理治療適用於治療哪些問題?
麥:幫助人面對各種生活壓力、全人發展、改善人際關係、確立目標;治療各種心理情緒及精神病,如焦慮、自閉症、過動症等等。
記:失戀應該聽甚麼歌呢?
麥:聽歌前先問自己聽這首歌對自己有甚麼好處,如果失意時只顧聽負面的歌,只會讓自己沉溺在傷痛中。或許會有人說沒有心情聽快歌,但歌曲不只快和慢,亦可以選擇一些節拍中板或者是一些鼓勵性的歌。我有時候發現,人失意的時候,不是需要一首歌,而是休止符。
記:哪種音樂不適合做心理治療?
麥:心理治療偏向鼓勵對象即興創作,讓我和他更了解他自己。其實沒有不適合的音樂類型,相反,治療師是不應該帶自己的音樂進治療室的。
記:對音樂毫無認識的人適合做音樂心理治療嗎?
麥:首先,沒有不適合的人。即使不愛音樂,都可以接受療法,因為毋須喜歡,只需要懂得運用。其次,懂得音樂的人,手一放上琴就立即構思應該配甚麼和弦,這反而會影響隨心靈即興創作的意義。


盧幸賢(Candy)

Piece of Sky創意藝術治療及心理輔導中心創辦人、美國註冊舞蹈/動作治療師、美國認證兒童醫療輔導師、北美洲戲劇治療協會戲劇治療學生、香港大學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榮譽講師。
查詢:http://www.piece-of-sky.com

與盧幸賢趣談

記=記者
盧=舞蹈/動作治療師盧幸賢
記:甚麼是舞蹈/動作治療?
盧:舞蹈/動作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,由於身體動作就是舞蹈的核心,在治療過程中,身體動作可以同時作為評估和調解手段,一直被應用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等方面,適用於治療發展障礙、社交問題、心理障礙、患病和傷健人士。
記:如何尋找專業的舞蹈/動作治療師?
盧:因為香港未有相關註冊制度,所以選擇舞蹈/動作治療師時要留意對方是否完成合資格的創意藝術治療課程(不同地方有不同資格認可,可參考美國舞蹈治療協會,查詢http://www.adta.org)。剛回流香港時,我發現有很多沒有專業資格的人冒充專業治療師,治療過程旨在讓人大哭一場,這是不道德的,會傷害他人。
記:殘疾人士適合接受舞蹈/動作治療嗎?
盧:其實沒有不適合的人。即使病人只能躺在床上,只有眼皮可以活動,都可以接受舞蹈/動作治療。因為呼吸和心跳,都是一種動作,聯繫情感。
記:角色扮演在戲劇治療中有多重要?相等於玩board games中扮演角色嗎?
盧:戲劇治療要有治療性的目標,就像生活的綵排,關注全人發展,跟玩board games讓人抽離自己,讓人有爽快的感覺,完全是兩碼子的事。
記:重演現實會加重病情嗎?
盧:做戲前都會做足「安全措施」。通過對談和活動,先加強對方的信心,了解本身的優點。而戲劇治療中未必會重現現實,著重的是故事能否療傷。

常見問題

問:應該如何選擇藝術心理治療師?
答:藝術模式不是最重要,更重要是選擇一位你可以信任、敞開心扉的治療師。我起初尋找一位戲劇治療師,治療師了解到我信仰背景後,她認為自己沒有信仰,不能夠完全明白記者感受,主動轉介合適的治療師。
問:治療師會否能醫不自醫?
答:大部份藝術心理治療課程學員畢業前,都需要接受一段時間藝術心理治療,過程中讓他們明白用者的感受。而治療師之間亦會不斷互相督導,每人都有一位專業的同行者。

記者:陳芷慧
攝影:徐振國
編輯:陳漢榮
美術:黃創泰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力不從心

今年七月便迎來自己48歲的生日, 本命年, 犯太歲. 以往不信命理沒有理會, 人到中年不得不信命, 今年初批家事煩, 悶氣沉沉利外遊散心和搬屋, 家中長輩會突然入院.  好的唔靈醜的靈, 父親突然入院做微創手術, 幸好恢復良好, 妹妹又收到要轉院通知, 要四處奔波, 人到中年到了...